(通讯员秦乙淞 杨佩滋)5月30日晚,教育部拔尖基地第九期“闻道”大讲坛在bat365中文官网网页版322会议室举行。本期讲坛特邀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教授主讲,主题为“科举学与文学漫谈”。讲座由bat365中文官网网页版副教授石超主持。bat365中文官网网页版院长刘云出席,众多文院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刘海峰教授从“科举文学的释义、科举文学考试性质、科举与文学的关系、科举学的文学视角”四个方面对科举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他指出,科举学与中国文化社会整体相关,从科举学的角度研究文学可以大大拓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度与厚度。
讲座伊始,刘海峰教授介绍了自己与科举学、与文学的渊源,他指出,科举考试不仅是选拔文官的机制,其考试内容和文体也具有浓厚的文学性质,诸如试帖诗、律赋、策论、八股文等形式。
尔后,他阐释了“科举文学”的概念,并分析了它的主要特点和分类,如科场试文及其与当时文学的关系。接着,文章详细讨论了科举文学的五个方面:试帖诗与律赋、策论、八股文、状元戏曲和才子佳人小说,并指出这些文体如何体现了科举文化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些考试文体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学流派和文风,还直接影响了唐诗的繁荣以及明清小说的发展。
最后,刘海峰教授强调了从“科举学”的视角研究文学的重要性。他指出,不应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科举,研究科举学不仅能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还能推动科举研究的深入发展。通过展示科举制度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刘海峰教授揭示了科举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及其在文学创作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世上本没有学,研究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学。”讲座最后,刘教授鼓励大家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保留下来的众多文献,推陈出新,走好自己的学术道路。
在答疑环节,针对同学们提出的“中西方研究科举的异同”“科举考试的地域特征”等问题,刘海峰教授做了深入浅出的回答。他指出,科举学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社会的发展,也是具有世界性的学科,通过对比东西研究理论、方法的不同之处能够给我们的本土研究带来新的启发。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科举学的内涵,也为古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角度,在场师生深受启发。
审读人:桂文亮 李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