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桂子山人文论坛222期:欧洲科学院院士比提教授剖析歌德“世界文学”概念

作者:李顺亮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18年06月05日

 (通讯员:李顺亮)2018年5月31日下午,应《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邀请,欧洲科学院院士、维也纳大学文学文化研究所教授弗拉迪米尔·比提在bat365中文官网网页版做了一场题为“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一种创伤文本的视角”的讲座。讲座由《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苏晖教授主持,bat365中文官网网页版及外国语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这次讲座。

 比提教授是欧洲科学院文学与戏剧研究分部主席,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阿卡迪亚:国际文学与文化学刊》(Arcadia)主编,《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委,致力于世界主义、民族主义文学、文化批评、创伤理论、叙事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在欧洲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其近著《探寻全球民主:文学、理论和创伤政治》(Tracing Global Democracy: Literature, Theor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uma, 2016)将世界主义与创伤文学的研究有机融为一体,本次讲座反映了这著作的部分重要内容。

 比提教授指出,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是当下国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众多阐释者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歌德所生活的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差异,而把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用于全球地缘政治的分析。比提教授围绕个人创伤和集体创伤展开剖析,认为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源自于“自下而上”的创伤叙事,即源于歌德作品在德国的冷遇以及德国文学在整个欧洲政治文化空间不受重视的创伤,其文学叙事体现了重塑创伤群体的功能,歌德的世界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塑造民族自我的方案。

 比提教授指出,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时,德国仍然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经受着国内市民文学的庸俗化倾向和国外英法文学为代表的欧洲民族文学对德国民族文学同化的双重挑战。歌德呼吁有责任感的德国作家做到三点:首先,正视他国文学的挑战,通过翻译引进并吸收他国(尤其是英国和法国)文学的精华,保持兼容并蓄的心态;其次,以这些国家的经典作品作为自己创作的参照物,用优秀的作品在与庸俗的小市民文学竞争中胜出,从而引导德国市民阶层培养优雅、高级的文学趣味,树立正确的文学价值观;再次,不满足于以英法等国的文学为最终标准,而是回溯到欧洲文学的源头——古希腊文学,以继承、弘扬古希腊文学为己任,将僭越欧洲文学王座的英法文学驱逐下来,从而实现让继承古希腊传统的德国文学占据欧洲文学重要地位的目的。比提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歌德在鼓励各民族应该学会相互宽容的背后,其宗旨并不是建立欧洲各民族和平共处的盛况,而是将德国拔高为国际间文学交流的协调者;歌德从开始的消除自我的态度转向了法国式的文化霸权——为了抵制法国文学的帝国主义,他让德国变成了新的文化帝国主义。

 讲座结束后,苏晖主编向比提教授赠送了《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为他印制的专集,包含《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发表的比提教授的论文及其著作的书评,比提教授十分高兴,表示今后将在为《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约稿和审稿、扩大其国际影响等方面付出自己的努力。